\r\n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空氣質量狀況顯示,今年1月至6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0.1%,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142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同比增加20個。\r\n
\r\n\r\n \r\n
\r\n 今年上半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PM10濃度為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2%;臭氧濃度為143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SO2濃度為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NO2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CO濃度為1.5毫克/立方米,同比上升7.1%。\r\n
\r\n\r\n 從藍天保衛戰三大主戰場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空氣質量有所反彈。1月至6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47.5%,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PM2.5濃度同比上升4.8%。其中,北京市上半年優良天數比例為62.4%,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r\n
\r\n\r\n \r\n
\r\n 從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看,上半年168個重點城市中,臨汾、邢臺、石家莊市等20個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差;海口、拉薩、深圳市等20個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好。\r\n
\r\n\r\n 從空氣質量同比改善程度看,168個城市中,南寧、宿州、肇慶市等20個城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相對較好;泰安、大連、臨沂市等20個城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相對較差。\r\n
\r\n\r\n \r\n
\r\n 在各地空氣質量改善和大氣污染治理中,清潔采暖的推行進度與力度,與當地的空氣質量改善程度密切關聯。有調查指出,在大氣污染主要成分中,煤炭燃燒占主要地位,是關系到空氣污染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國家在各地逐漸推廣“煤改電”,以電能取暖替代散煤燃燒。而空氣能熱泵作為采用少量電能而高效制熱的電采暖設備,也成為各地煤改電的首選設備。如今2019年已過半,很快進入秋冬采暖季。對于各地空氣質量而言,又將迎來新一輪的考驗。相信推進清潔取暖,取代散煤燃燒,是各地新一輪藍天保衛戰的關鍵和重點。\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