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 環境改善任重道遠 推進清潔供暖是能源結構調整切入點

\r\n      空氣質量一直是環境保護領域的重要關注對象,據了解,自2013年到2018年,在全國GDP增長39%,能源消費量和民用汽車保有量分別增長11%和83%的情況下,多項大氣污染物濃度反而實現了大幅下降,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降42%,二氧化硫平均濃度下降68%。\r\n

\r\n

\r\n \"\"\r\n

\r\n \r\n

\r\n       不過,相關報告中同時披露,當前中國尚有6成以上的城市PM2.5年均濃度,仍未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要求,這與世界衛生組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準則值仍有較大差距。\r\n

\r\n

\r\n      在近期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年1-7月全國空氣質量狀況通報中,我國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0.9%,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r\n

\r\n

\r\n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各地區各部門強化重點領域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r\n

\r\n

\r\n     為提升空氣質量,專家建議針對空氣質量管理的基本單元城市建立空氣質量改善的長效機制,要求未達標城市政府組織編制空氣質量限期達標規劃,明確空氣質量達標期限、路線圖和重點任務,并向社會公開。\r\n

\r\n

\r\n     此外,應將加快形成源頭防控體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破解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瓶頸,必須將污染防治的重心前移,加快形成有利于大氣環境保護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在產業布局調整方面,基于“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約束,應落實主體功能區定位要求,制定嚴格的行業準入條件,推進產業布局的優化。\r\n

\r\n

\r\n      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以北方地區清潔供暖為切入點,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加大天然氣和電力供給保障力度,增加的天然氣主要用于散煤的替代,重點區域完成散煤清零攻堅行動,在能源結構調整上率先實現突破;對實施煤改氣、煤改電的居民,要在氣源、電源及價格上予以保障,確保供得上、用得起。還要通過出臺價格、稅收、補貼等經濟政策,培育公眾形成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r\n

\r\n

\r\n      從目前來看,改善空氣環境質量仍任重道遠。政府及社會各界需持之以恒地抓好大氣污染治理的各項措施的落實與推動,加大綠色環保產業的投入與開發,提高生態綠色發展意識,大力推廣空氣能等清潔能源,加快煤炭治理和能源替代,讓更多城市實現空氣質量改善的大進步。\r\n

\r\n

\r\n  \r\n

返回頂部
av资源在线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