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 天津、石家莊、唐山、保定、廊坊、衡水、太原、濟南、鄭州、開封、鶴壁、新鄉。這12個城市在2017年6月被納入第一批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范圍。根據官方此前通知,試點示范期為三年,實施期為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眼看著示范期終止就要來臨,不少試點城市的政府主管部門最近有些坐不住了。\r\n
\r\n\r\n 按規定,中央財政獎補資金標準根據城市規模分檔確定,直轄市每年安排10億元,省會城市每年安排7億元,地級城市每年安排5億元。示范期截止,則意味著這筆錢沒了著落。\r\n
\r\n\r\n 而各試點城市最初確定的試點目標不可謂不高,如濟南市的目標是:2017到2020年,實現清潔取暖改造面積1.53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達到100%。鄭州市的目標同樣是在城區、縣城和農村清潔取暖率均達到100%。這一目標如果通過三年資金的支持全部完成,后續的障礙會小很多,但事實可能并不能如愿。\r\n
\r\n\r\n 財政部此前下發的《關于下達2019年度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預算的通知》顯示,第一批12個試點城市2019年都只拿到了80%的中央獎補資金,而非全額。根據通知文件,在2019年度資金分配中,對預算執行率較低的省份資金進行了適當扣減。這也側面說明了12個城市預期的改造目標并未完全按計劃完成。而2019年是繼2017年之后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中央獎補資金發放。\r\n
\r\n\r\n 另一方面,財政部、住建部、環境部、國家能源局等四部委目前也正在開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中期評估(試點兩年后進行的評估),第一批試點城市的清潔取暖工作到底推進的如何,即將完成的中期評估報告將會給出結果。\r\n
\r\n\r\n 我國當前的清潔取暖工作主要在三批共計43個試點城市間展開,各地的清潔取暖改造資金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中央財政試點城市獎補資金+地方財政補貼資金+社會資本投入。其中中央財政的獎補資金占了較大比例,如果沒有了這一塊的資金支持,后續的工作該怎么開展?\r\n
\r\n\r\n 最初的改造目標是否能夠預期完成暫且不論,后續清潔供暖設備的淘汰升級、用戶的運行費用承受能力等問題大概率還都需要錢來解決,單純依靠地方財政?沒有哪個地方政府能吃得消。\r\n
\r\n\r\n 河北張家口市探索了一條適合張家口自身的四方協作發展之路,但張家口的成功案例有其特殊背景,尚不具備全面推廣的可行性。下一步,失去中央財政獎補資金的試點城市該如何繼續推進清潔取暖工作,如何解決清潔取暖用戶端的長期可持續問題,著實是一個難題。\r\n
\r\n\r\n 在電供暖方面,有行業專家認為,電力現貨市場交易的全面放開或能推動電供暖走向可持續發展。而其本質上是實現電供暖的完全市場化,使其不依賴補貼也能發展。而徹底的市場化必然也是唯一能夠支撐清潔供暖長期可持續的解決方案。\r\n
\r\n\r\n 第二批清潔取暖試點城市23個,第三批試點城市8個,后續這些試點城市也將陸續面臨中央獎補資金終止的情況,如何走好下一步,是時候認真研究下這個問題了。\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