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 隆冬將至 你用得上核能供暖嗎
\r\n \r\n
\r\n 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又有新選項。11月15日,中國首個核能商業供熱項目在山東海陽投入運行。
\r\n
\r\n 根據山東核電公司發布的信息,山東海陽核能供熱項目面向包括山東核電公司員工倒班宿舍、海陽30多個居民小區在內的70萬平米供熱,相當于替換約5臺10噸的燃煤鍋爐。據其測算,每年可節約2.32萬噸標煤,減排222噸煙塵,382噸二氧化硫,362噸氮氧化物及6萬噸二氧化碳。
\r\n
\r\n 此次投入運行的核能供熱項目依托于山東海陽核電站,該核電站采用引進的AP1000三代核電技術,一期工程兩臺機組分別在2018年10月和2019年1月投運,單臺機組裝機容量125.3萬千瓦。海陽核電也是國家電投旗下首個控股投運的核電站,該廠址規劃建設6臺核電機組,后續機組尚未獲批開工。
\r\n
\r\n 山東核電公司計劃在一期供熱項目投運的基礎上,到2021年實現供熱面積達到450萬平米,屆時可基本滿足海陽市內的供熱需求。到2023年實現供熱范圍覆蓋到3000萬平米。遠期來看,若海陽規劃的6臺機組和榮城等其他山東廠址建設和規劃的機組全部投產,國家電投計劃實現對包括青島、煙臺、威海等大中城市的膠東半島地區全部進行核能供熱,其供熱范圍可以達到2億平米。
\r\n
\r\n 核能如何供熱
\r\n
\r\n 海陽核能供熱方案的原理并不復雜,簡單來看是已有核電機組通過技術改造實現了熱電聯產。
\r\n
\r\n 核電機組中,核燃料裂變核反應產生的熱量通過一回路高溫高壓的水循環帶出,將二回路水加熱產生高溫水蒸氣,推動汽輪機組發電。核能供熱的原理是抽取核電機組二回路高溫蒸汽作為最初熱源,在電站內的換熱首站用高溫蒸汽加熱三回路管道中的水,運往5公里外的熱力公司換熱站,然后再次通過換熱器加熱四回路原有熱力管網中的水,最后通過小區的換熱站進入居民家中,實現對原來該熱力站覆蓋的區域進行供熱。
\r\n
\r\n 而在此前,熱力管網中的水需要通過換熱站的燃煤鍋爐進行加熱。換言之,核電站的核能加熱產生的高溫蒸汽替換了熱力站原來的燃煤鍋爐成為新的熱源,實現了清潔供暖?!敦斀洝酚浾咴谪S源熱力公司臨港分公司現場了解到,核能供熱替換了原有的65噸燃煤鍋爐,且被替換的燃煤鍋爐才剛剛投運兩年。
\r\n
\r\n 整個熱量傳輸過程中,靠近核反應的一回路水循環和最終進入居民家中的五回路水循環都是封閉循環,彼此隔離,之間只有通過換熱器進行的熱量交換,因此,給居民加熱的用戶暖氣管道中始終是封閉的沒有放射性的水,確保了其安全性。
\r\n
\r\n 在全球范圍內,核能供熱并不罕見。英國、瑞士、俄羅斯等國都有核能供熱的歷史。而如海陽這種核電熱電聯產的方案在俄羅斯較為普遍。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在11月28日在海陽召開的專家研討會上表示,世界上核能供暖主要集中在歐美高寒國家,累計運行超過1000堆年,沒有發生任何安全方面的問題,成熟性、安全性、經濟性已經得到充分驗證。
\r\n
\r\n 海陽方案的最終落地,一個不可忽視的背景是,2016年12月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了要推進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其后2017年12月,十部委共同編制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發布,規劃中,核能也被列入清潔能源之一,提出研究探索核能供熱,推動現役機組向周邊供熱,安全發展低溫泳池堆供暖示范。
\r\n
\r\n 核能供熱經濟性幾何
\r\n
\r\n 經濟性競爭力是核電供暖能否推廣的重要因素,需要考慮相關技術改造和管輸建設成本后,核能供熱的價格與已有供熱技術相比是否依然有競爭性。
\r\n
\r\n 另一方面,出于核應急的要求,核電站周圍一定距離內的人口密度受到限制,因此,能否覆蓋更廣的人群,還要考慮熱力管輸距離和成本的因素。
\r\n
\r\n 具體在海陽項目上,關于經濟性,山東核電公司董事長吳放對《財經》記者表示,核電熱電聯產在現階段是有經濟性的,供熱原則是居民價格不增加,政府財政負擔不增加,熱力公司利益不受損,核電企業經營做貢獻,生態環保效益大提升。
\r\n
\r\n 吳放未透露給熱力公司的具體供熱價格,但表示經過測算,可以與火電熱電聯產供熱在經濟性上持平,當前賣給熱力公司以熱量計價,其價格低于燃煤鍋爐供熱。
\r\n
\r\n 豐源熱力董事長趙新堆《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雙方有一個初步供熱價格,項目今年是第一年投運,還會根據一個運行期的摸索,搜集數據由政府來核算出真實成本,確定后續供暖的價格。但是通過初步測算,其效益要明顯高于傳統燃煤鍋爐。
\r\n
\r\n 需要指出的是,在當前海陽項目上,由于是直接抽取二回路蒸汽來供熱,也就意味著一部分用于發電的蒸汽被用來發熱,這會損失少許發電功率,但這部分蒸汽的綜合利用效率較發電更高。
\r\n
\r\n 于損失大約3兆瓦左右的發電功率。而未來海陽計劃改用發電汽輪機組的乏汽作為熱源,可以在不損失發電功率的情況下,實現更高的利用效率,這也需要對設備進行更多的改造。
\r\n
\r\n 總的來看,要實現核能供熱,核電站的成本在于換熱首站與電廠內管道建設和設備改造的成本。當前方案里,由于損失了部分發電效率,也構成了成本。
\r\n
\r\n 豐源熱力公司的資料顯示,按照供熱面積達到450萬平米計算,電廠熱效率可從36.69%提搞3.25%至3 9.94%,結合熱價、電價、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等多方面因素考慮,核能抽汽供熱可以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
\r\n
\r\n 更大的成本來自于熱力管道。
\r\n
\r\n 從電廠至換熱站之間的熱力管道由熱力公司負責建設。海陽方案中,這段長度5公里的管道投資為3000多萬元。接受海陽核能供熱的豐源熱力董事長趙新表示,對企業來說,目前的投入和回報暫時不成正比,相信隨著供熱面積擴大,經濟效益會逐步顯示出來。
\r\n
\r\n 當前首批覆蓋的70萬平米供熱范圍中,其供熱半徑約為15公里,到2021年實現450萬平米供熱時,供熱半徑將擴大至30公里。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秘書長、北京建筑大學教授李德英對《財經》記者表示,當前的技術可以實現供熱半徑達到100公里,在使用優質的保溫材料,施工質量有保障的情況下,百公里輸送的熱力損耗可以做到1%以內。
\r\n
\r\n 若以海陽核電為中心,100公里的半徑就可以將供熱范圍覆蓋至煙臺市區和青島市區的東部,其覆蓋人口將顯著擴大。
\r\n
\r\n 在管輸成本方面,由于長距離熱力管道需要更大直徑的管道和更好的保溫材料,其成本也更高一些。清華大學教授夏建軍對《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長距離熱力管道成本均價約為每米1萬元左右。
\r\n
\r\n 過往北方地區的清潔供暖改造以煤改氣和煤改電為主,這兩種方案目前來看,都有取暖成本更高和不穩定的問題,此外也并未實現徹底的零碳排放。若以海陽的熱電聯產核能供熱方案來比較,在經濟性、可靠性和零排放上都更有優勢。
\r\n
\r\n但另一方面,核能供熱受限于核電站的選址,在北方地區目前覆蓋范圍有限。海陽方案的意義在于,首次成功探索了對外商用核能供熱??偟膩砜矗谏綎|的可復制性較強,但其他地區還需結合情況來具體判斷。
\r\n
\r\n 目前國內大部分核電站位于南方,北方地區已經投運的核電站還有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位于遼東半島,以及江蘇連云港核電站,位于江蘇北部。
\r\n
\r\n 紅沿河其實是國內首個實現核能供熱的機組。據《財經》記者了解,地處更北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在2013年首臺機組投運之后,就實現了廠區內的核能供熱,其供熱原理與海陽方案類似,也是抽取二回路蒸汽作為熱源實現供熱。但紅沿河并未對外進行供熱,而海陽通過與當地熱力管網連通,成為了國內首個核能商業供熱項目。 \r\n
\r\n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