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促進生物質能供熱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為生物質能供熱、乃至清潔能源供熱展開新的篇章。
發展目標
到2020年,生物質熱電聯產裝機容量超過1200萬千瓦,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約3000萬噸,生物質燃氣年利用量約100億立方米,生物質能供熱合計折合供暖面積約10億平方米,年直接替代燃煤約3000萬噸。到2020年,形成以生物質能供熱為特色的200個縣城、1000個鄉鎮,以及一批中小工業園區。打造生物質能供熱新興產業,產業體系比較完善,生物質能供熱技術水平和裝備制造能力顯著提高,形成一批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市場規模較大的新型企業。到2035年,生物質能供熱在具備資源條件的地區實現普及應用。
重點任務
穩步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在做好環保、選址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在大中城市及人口密集、具備條件的縣城,依托當地熱負荷,穩步推進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建設?!笆濉睍r期生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形成一批示范項目。
積極推進生物質燃氣清潔供熱。加快發展以畜禽糞便、秸稈等為原料發酵制取沼氣,以及提純形成生物天然氣。推進生物天然氣作為鍋爐燃料或并入城鎮燃氣管網為城鎮供熱。推動大中型沼氣工程為周邊居民供氣,提升燃氣普遍服務水平。加快生物質氣化技術進步,以生物質燃氣為鍋爐燃料實現清潔供熱。
建立分布式生產消費體系。根據生物質資源條件,建立包括原料收集、加工轉化、運輸、工程建設、熱力服務等在內的分布式生物質能供熱生產消費體系。小規模、多點布局,在穩定可靠的原料收集體系基礎上,建設規模適宜的成型燃料或生物質燃氣生產基地。
《指導意見》完善了促進生物質能供熱的政策措施。其主要措施有:
首先,加強組織領導,將生物質能供熱與治理散煤、“煤改氣”、“煤改電”等一起納入工作部署和計劃。
第二,強化規劃指導,要求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編制生物質發電規劃,并在匯總各省(區、市)規劃基礎上編制全國生物質發電規劃,申請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補貼的熱電聯產項目,應納入國家及省級規劃。
第三,示范帶動,全面推進,2017 年在東北、華北等北方地區以及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 26”個重點城市組織縣域生物質能供熱示范建設,在南方地區組織生物質能工業供熱示范。
第四,完善支持政策,在鍋爐置換、終端取暖補貼、供熱管網補貼等方面享受與“煤改氣”、“煤改電”相同的支持政策,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資金優先支持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按照有關規定,生物質熱電聯產以及成型燃料生產和供熱等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原料收集加工機械納入國家農機具補貼范圍。
第五,支持參與電力體制改革。發揮生物質熱電聯產運行方式靈活的優勢,積極支持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和備用、調頻等輔助服務交易。鼓勵項目法人成立售電公司,從事市場化售電業務,并為周邊用戶提供冷熱電、合同能源管理等綜合能源服務。支持參與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向配電網內用戶售電。
解讀--
一、生物質能供熱定位于縣域和工業園區分布式清潔供熱
生物質能供熱主要包括生物質熱電聯產和生物質鍋爐供熱,其綠色低碳、清潔環保、經濟可靠、可再生。生物質能供熱就地收集農林廢棄物等原料、就地加工轉化為清潔熱力、就近供應市場消費,是典型的分布式清潔能源供熱,非常適合于人口規模適中的城鎮民用供暖、點對點工業供熱、工業園區分布式供熱。
《指導意見》提出了生物質能供熱的定位:“生物質能供熱綠色低碳、經濟環保,是重要的清潔供熱方式,為中小型區域提供清潔供暖和工業蒸汽,直接在用戶側替代化石能源”。簡單說,生物質能供熱的特點就是“綠色低碳”、“中小區域”、“用戶側替代”。綠色低碳是生物質能供熱與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核心區別;中小區域是指生物質能供熱主要用于中小型城鎮、工業企業、中小型工業園區,布局靈活,適用范圍廣;用戶側替代是指生物質能供熱是在消費側替代化石能源,拆掉了多少燃煤鍋爐,替代了多少煤炭。
當前,我國大氣污染形勢嚴峻,燃煤供熱特別是縣域及農村散煤供熱,是大氣污染及霧霾的重要源頭,由于縣域及農村財力有限,能源基礎設施薄弱,獲得清潔能源難度大,而且居民價格承受力較弱,散煤治理難度大。
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農作物秸稈及農產品加工剩余物、林業剩余物等生物質資源豐富,每年可供能源化利用約4億噸標煤,資源量較大,分布較廣,生物質就是老百姓身邊的清潔能源來源。如果不利用,秸稈露天焚燒,反而成了污染來源。目前,我國生物質能技術比較成熟,完全能夠保障生物質能利用產業大發展。
二、生物質熱電聯產可為北方縣域提供清潔供暖
生物質熱電聯產技術成熟,能源利用效率較高。以3萬千瓦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為例,其供熱面積一般為150萬平方米左右,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增設生物質鍋爐后供熱面積可超過300萬平方米,適合為人口10萬左右的縣城及相應的中小區域供暖,能源效率超過80%。
截至2017年6月底,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約1340萬千瓦,其中農林生物質發電670萬千瓦,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620萬千瓦,其余為沼氣發電,為北方一批縣城提供了清潔供暖。在現行政策下,生物質熱電聯產供熱成本比燃煤稍高些,比天然氣采暖、電采暖低多了,有些地方生物質熱電聯產供暖價格與之前燃煤供暖價格是一致的。在民用供暖領域所有替代燃煤供熱的清潔能源供熱方式中,生物質熱電聯產的經濟性最好。
《指導意見》提出,“十三五”時期,形成一批以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為特色的縣城,大幅度減少當地燃煤消費,建立低碳供熱示范區。到2020年生物質熱電聯產裝機容量超過1200萬千瓦,到2035年超過2500萬千瓦。要求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編制生物質發電規劃,合理布局農林生物質和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將燃煤小火電改造為生物質熱電聯產,可供我們借鑒。據有關研究機構,我國目前10萬千瓦以下的小火電裝機約9000萬千瓦,其中3萬千瓦以下的小火電有5400萬千瓦,以熱電聯產為主。我們應學習北歐國家先進經驗,將小火電改造為生物質熱電聯產,構建區域綜合清潔能源系統,重點替代3萬千瓦以下的燃煤熱電聯產。
生物質熱電聯產還可以在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中發揮作用,提高綜合效益。生物質熱電聯產運行方式靈活,應積極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和備用、調頻等輔助服務交易。項目法人成立售電公司,從事市場化售電業務,并為周邊用戶提供冷熱電、合同能源管理等綜合能源服務。參與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向配電網內用戶售電。這將大大提升生物質熱電聯產綜合效益。
來源:國家能源局(部分內容源自中國生物質能源產業聯盟生物質能供熱專委會主任委員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