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動態 ? 甘肅蘭州2020年推進全域清潔取暖 大力實施煤改電、煤改氣工程

2020年2月17日,甘肅省蘭州市人民政府發布2020年工作要點,要求2020要推進全域清潔取暖,大力實施煤改電、煤改氣工程,淘汰縣城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主城區基本建成“無煤區”,確保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80%以上。

實施稀土、電鍍等新產業項目,推動德福銅箔二期、高導新材料、高檔鋁箔等項目建成投產。做大做強廣通、亞太等新能源汽車企業,構建整車制造、動力電池、儲能電站等全產業鏈條,打造西北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部分內容如下

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2020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單位,蘭州新區、高新區、經濟區、甘肅(蘭州)國際陸港管委會,市屬重點企業:

《蘭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工作要點》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蘭州市人民政府

2020年2月14日

蘭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工作要點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做好今年工作責任重大。按照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安排,今年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進一步強化省會城市責任擔當,加快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步伐,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為努力譜寫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時代篇章貢獻蘭州力量。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6%;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4.8%,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建筑業增加值增長7%;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5%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國家和省上下達的控制目標。

新春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市經濟帶來了很大沖擊和影響,對此要頂住壓力、保持定力、加倍努力,積極做好應對復雜局面和打硬仗的充分準備,發揚斗爭精神,聚力攻堅克難,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全力保障廣大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大局穩定,全力以赴完成好今年和“兩個收官”各項目標任務。在具體工作中,要注重把握好六個方面:一是必須牢記囑托,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二是必須堅定信心,扎實做好“六穩”工作;三是必須補短強弱,堅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四是必須加快轉型,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五是必須精準施策,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六是必須堅守初心,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一)培育壯大生態產業

1.加快發展文化旅游產業,著力實施項目攻堅、文旅營銷、景區建設、“六夜”體系構建和市場主體培育“五大突破工程”,加快建設黃河風情線和河口古鎮、青城古鎮,全面提升白塔山、蘭山、興隆山、什川古梨園、樹屏丹霞、石佛溝等景區品質,做大A9創意國際等文化產業園區,推動文旅產業快速發展。

2.加快發展通道物流產業,抓好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和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體系試點城市建設,推進多式聯運物流園、公航旅金融倉儲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面向“一帶一路”的重要物流基地。

3.加快發展數據信息產業,積極推廣5G、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加快場景應用,推進絲綢之路信息港、網易(蘭州)聯合創新中心等重點項目,爭創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4.加快發展中醫中藥產業,依托蘭州新區和高新區兩大醫藥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尚方堂現代中藥與大健康產業園等重點項目,促進中醫中藥與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關聯產業協同發展。

5.統籌培育發展軍民融合、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循環農業等其他生態產業。

(二)著力重振“蘭州制造”

1.實施工業強基和產品強質工程,引導支持蘭州石化、甘肅煙草、蘭州水泵廠、三毛集團等骨干企業建鏈、延鏈、強鏈、補鏈,強力推進中車蘭州機車整體搬遷、寶方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等重點項目,形成新的工業增量。

2.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制造業賦能,培育網絡協同制造、個性化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新創建智能工廠、數字車間6戶以上,推動產業向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邁進。

3.著力推進產業循環化改造,打造國家級資源循環利用基地。

(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1.主動適應消費升級趨勢,實施現代服務業提升行動。

2.積極培育研發設計、商務和租賃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創建一批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和示范企業。

3.促進線下線上消費協同發展,改造提升傳統商業街區,鼓勵發展智慧零售等新業態,支持本地電商企業做大做強,電商交易規模增長15%以上。

4.積極對接引進商業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爭取平安銀行在蘭開業運營。

5.深度開發中山橋等夜間旅游“打卡”地,豐富夜間消費,扮美“夜金城”、助力“夜旅游”、發展“夜經濟”。

二、聚焦實施創新驅動,著力增強發展動能

(一)加快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

1.推進蘭白自創區和蘭白試驗區一體建設、聯動發展,抓好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放大政策集成效應,合力打造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的創新策源地。

2.全面拉開高新區定連片區建設框架,加快實施“三館一中心”和城市綠廊等基礎設施項目。

3.落實普惠性扶持政策,用好蘭州科技創新創業風險投資等各類基金,爭取在生物醫藥、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領域形成一批應用型科研成果,培育打造瞪羚企業,引領和支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4.加強與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等自創區的交流合作,探索成立協同創新聯盟,開展從園區到園區、企業到企業的精準對接,促進科技資源共享共建。

(二)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1.深入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引導支持科研院所與骨干企業共同組建產業技術研究院和科技創新工作站,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有機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2.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支持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創新能力。

3.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定向研發、定向轉化、定向服務,幫助企業突破發展急需的關鍵技術。

4.繼續實施“十大科技項目”和“十大科技創新項目”,集中力量開展科技攻關。

5.提升蘭州科技大市場管理運營水平,繼續辦好蘭州科技成果博覽會和中國創新挑戰賽(蘭州)現場賽,為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搭建平臺、搞好服務。

(三)實施人才優先工程

1.實行更加有效的引才留才用才政策,大力引進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推進30萬大學生留蘭就業創業行動計劃,推動人才總量提升、結構優化。

2.完善人才使用管理、評價考核、職稱評定等制度,賦予用人單位更多自主權,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全面落實就業落戶、房屋租購、子女就學、醫療服務等優惠政策,完善榮譽獎勵評價機制,切實為人才發揮作用、實現價值提供保障。

三、聚焦做大做強發展平臺,著力培育壯大經濟增長極

(一)堅持“兩翼”齊飛

1.支持蘭州新區全力打造制造新區、產業新區、經濟新區。聚焦“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打造有色金屬新材料、商貿物流、先進裝備制造等一批千億級和百億級產業集群,推動經濟增速在國家級新區中繼續保持領先。加快建設綠色化工園區,引進培育企業150家以上,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實施稀土、電鍍等新產業項目,推動德福銅箔二期、高導新材料、高檔鋁箔等項目建成投產。做大做強廣通、亞太等新能源汽車企業,構建整車制造、動力電池、儲能電站等全產業鏈條,打造西北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2.強力推進榆中生態創新城建設。立足產業、城市、生態多元融合,加快編制生態創新城控詳規劃、專項規劃和城市設計,構建全域覆蓋、分層管理、分類指導、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加快建設創新城規劃展覽館、國道312線清水驛至傅家窯段改擴建、生態綠化及園林景觀等重點工程,盡快撐起創新城“骨架”。同步強化招商引資,對接引進泰康、恒大等500強企業項目,著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二)推動“兩區”提質

1.致力做強高新區。聚焦“高”“新”兩大方向,加快建設“蘭州肽谷”,協同推進軍民融合、生物醫藥、納米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園建設,全力實施蘭州生物藥廠整體搬遷、智慧交通總部經濟等重點項目,提升內生發展動力。

2.致力做大經濟區。突出戰略轉移、北拓發展,全面推進皋蘭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示范區建設,編制完成示范區空間規劃和專項規劃,加快土地開發整理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吸引外資為重點,打造外經外貿發展平臺,建設外向型經濟集聚區。

(三)促進園區多點開花

1.深化園區綜合改革,以九州、連海、和平、三川口、蘭州國際陸港五個省級園區為重點,探索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建立靈活高效的管理制度,推動園區市場化運營、專業化服務、特色化發展。

2.繼續完善水電路氣等基礎配套設施,落實園區工業用地、廠房租賃補貼等優惠政策,提高要素保障能力。

3.支持區縣因地制宜發展園區經濟,培育壯大特色主導產業,形成錯位互補的發展格局。

四、聚焦狠抓項目建設,著力強化投資關鍵作用

(一)集中精力抓項目

1.謀劃實施項目1133個,年度計劃投資1399億元。

2.全力抓好省列、市列重大項目,加快中川機場三期擴建、中通道、奧體中心等重點工程建設,強化大項目對投資的拉動作用。

3.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加快實施已確定的12個PPP項目。

4.緊盯國家政策導向,向上爭取基礎設施、十大生態產業等項目。

5.繼續深化項目大比拼活動,高效務實抓項目、比學趕超促項目,以有效投資推動經濟發展。

(二)“兩真四有”抓招商

1.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頂級工作來抓,扎實開展招商引資“兩真四有”攻堅年活動,深化項目凝煉儲備、對接洽談、簽約落地、開工建設四大行動,力爭省外項目到位資金增長8%。

2.聚焦十大生態產業和園區、片區規劃,緊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引進落地一批優質項目。

3.高水平籌辦第26屆蘭洽會,策劃舉辦企業家校友蘭州行等招商活動,推動簽約項目數量和質量實現新突破。

(三)破解難題抓落地

1.推行熟地招商模式,優先保障重大招商項目用地需求,加快實現從“項目等地”到“地等項目”的轉變。

2.用好政府專項債券,以出讓國有資源資產和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補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本金,保障項目建設資金需求。

3.強化項目團隊管理,實施“五定包抓”責任制,完善項目幫辦代辦機制,全力做好手續辦理、征地拆遷、要素供給等服務工作,為項目快速推進清障搭臺。

五、聚焦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著力打造精致蘭州

(一)堅持規劃引領發展

1.突出多規合一、全域管控,加快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推動實現“雙增雙控”和城市有機更新。

2.著眼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加強重點區域城市設計和規劃管控,高水平編制黃河流域(蘭州段)高質量發展、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等專項規劃,加大公共區域、城市出入口、重點街巷、建筑立面等風貌塑造,著力提升城市品質。

(二)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1.啟動實施中通道南延線等項目,全力實施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景中高速、城市主干道恢復等工程,繼續打通一批疏解路,建設公共停車泊位6000個。

2.加快公交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完善城市公交接駁,實現城鄉公交全覆蓋。

3.加快推進華潤未來城、軌道·城市曙光、榮光·隴匯廣場等重點項目,建成黃河樓一期、鴻運金茂、金城中心等精品工程,打造城市新地標。

4.實施雁灘、西站等片區整體開發試點,有效盤活土地資源,提升街區價值。

(三)扎實做好“黃河文章”

1.立足讓黃河之濱更加美,啟動實施黃河流域蘭州白塔山段綜合提升改造、“讀者印象”精品文化街區等重點項目,進一步打造百合公園、馬拉松公園等濱河主題公園,提升濱水廣場、沿岸河堤、音樂噴泉等景觀風貌,構建黃河之濱生態景觀體系。

2.推進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特許經營,深化市場化運營,全面用活資源、做大資產。

3.實施黃河蘭州段水運提升工程,全面改造重點港區碼頭,拓展延伸“黃河旅游”精品航線,打造“夜游黃河”品牌。

4.深入挖掘黃河自然人文價值,辦好黃河文化旅游節等重大節會,講好“黃河蘭州故事”。

(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1.持續開展“提升城市品質、打造精致蘭州”三年行動和“十大精致項目”創建活動。

2.厘清市區兩級職責,推進事權統一,進一步理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供排水和綠化管理方面體制機制,健全完善網格化管理、“馬路辦公”等制度。

3.推進城區環衛精細作業全覆蓋,深化社區微治理,著力解決衛生死角、占道經營、亂堆亂搭等問題。

4.全面完成建成區存量違建治理任務。

5.完成151條道路線纜入地。

6.啟動垃圾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運輸,覆蓋范圍達到90%以上。

7.建成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打造城市“智慧大腦”,讓城市運轉更加智能高效。

(五)全力以赴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1.今年是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總評大考之年,必須要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為根本,讓文明融入城市、走進生活,堅決打好創建文明城市這場硬仗。

2.加大創建活動推進力度,持續開展“一月一主題”和“十大突破”行動,形成全面創建、全域創建、全民創建的良好氛圍。

3.嚴格對照測評體系標準,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確保高水平完成各項創建任務,爭取跨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返回頂部
av资源在线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