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歷時13年,中國首部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出臺引發空前熱議。
此次征求意見稿歷經三年之久,是2017年在原國務院法制辦、司法部的指導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組織成立的專家組和工作專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送審稿)》修改稿進一步修改完善基礎上形成的。
作為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此次能源法征求意見稿的推出,無疑將我國能源發展立法的進程向前推進了一步。
征求意見稿發布后,業界有諸多疑問:頂層設計寓意何在?又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化石能源何去何從?可再生能源前景如何?
4月12日,「能見」獨家專訪了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他曾是《能源法》送審稿的起草人之一。
在李俊峰看來,《能源法》出臺是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是要用法律的形式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能源基本政策、理念、方針、制度固定下來。
他還認為,此次征求意見稿主要有三個變化。一是承認能源的商品屬性;二是明確了跟上清潔化、低碳化、數字化的時代潮流;三是強調能源的“普遍服務”。
在看到征求意見稿中提到要“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時,業界似乎掀起了一陣狂歡,認為可再生能源將迎來爆發式的發展。
對此,李俊峰認為,這并不意味著可再生能源會有爆發式發展,必須按照客觀需求循序漸進的發展,逐步地去替代化石能源。
事實上,征求意見稿第三十七條同時指出:“加強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勘查,對化石能源實行合理開發”。
這位能源專家認為,這與“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之間是不矛盾的,因為替代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茉磳Ψ腔茉磻撚蟹錾像R送一程的氣度。
對于能源安全,李俊峰解釋稱,能源安全包括四個方面:戰略安全、商業安全、環境安全、技術安全,“不應該把它們混淆起來”
“這是一個理念上的改變,中國的能源安全必須建立在世界是安全的基礎上。世界不安全,中國是不可能是安全的?!崩羁》逭f。
以下是專訪實錄:
『能見』:4月10日,我國首部能源法征求意見稿發布,前后歷時十幾年,為什么是現在發布?它的發布具有怎樣的時代背景?
李俊峰:《能源法》起草歷時比較長時間。按照我的計算,是13年,是2007年開始的,當年成立國家能源委員會,設立了國家能源委員會辦公室,這個辦公室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做了兩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一件是研究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另外一件就是組織起草《能源法》,當時有十幾位起草組成員。
到2017年,當時說是“十年磨一劍”,出了一個征求意見稿。然后就是到今年4月,又出了一個征求意見稿。
中間發生的一個大的變化是人們對能源的基本問題發生根本性變化。我歸納有三個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能源安全的保障問題,過去為了保障能源安全,長期以來我國堅持以煤為主的戰略。在2007年國家能源政策從以煤為主,改變為以國內為主,國際為輔的方針,并付諸實施,開啟了我國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發展國內經濟的先河,此后我國進口能源逐年增加,到2019年底,進口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占全國消費量分別達到了74%、45%和15%。。
第二個變化,就是順應世界能源清潔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潮流,以應對氣候變化,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能源安全的高度,提出能源領域“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要求,把能源安全納入全球視野里來考慮,提出了不斷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供應的理念。
到了2017年,十九大又把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作為國家能源建設的戰略方針。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又進一步強調,能源低碳發展關乎人類未來。因此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成為能源發展的基本目標。
第三個變化就是十九大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并且明確了2035年現代化國家初步建成,生態環境質量有根本性的好轉,本世紀中葉建成美麗富強的現代化國家,這就要求能源必須適應高質量的發展的要求,能源行業也需要跟上時代,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因此,在這種大背景下,《能源法》幾起幾落,大的觀點幾經修改。
這次頒布的版本適應于兩件事情。第一是到2035年,中國要初步建成生態環境質量有根本性好轉的要求,同時要為本世紀中葉中國建成美麗富強的現代化強國做一個能源基礎的準備
所以總的大背景是適應新時代,要用法律的形式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能源基本政策、理念、方針、制度固定下來。
『能見』:多年前,您曾參與過送審稿的起草,2017年以前,也不止一次征求意見稿,此次發布的征求意見稿有哪些比較大的變動?
李俊峰:基本上有三個方面的改變。
第一個改變是承認能源的商品屬性。過去我們是不太承認能源的商品屬性。
2014年習總書記談“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要求時,其中一個革命就是體制革命,提出要讓能源回歸商品屬性。既然有商品屬性,那就是能源必須按照供需平衡的原則,按照市場化的方針來構建能源體系。
其實,老版本里對市場化提到很少,新版本對市場化提的很多。市場化包括投資主體的問題,市場規范的問題,對政府和企業的約束,這都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它與過去那種各種管理、監管有根本性的變化。
第二個是明確了跟上時代潮流。能源的時代潮流包括三件事,第一件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清潔化;第二件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低碳化;第三件就是能源系統的智能化或數字化。
對于清潔化來說,不言而喻,大多數發達國家在上世界五十年代遭受倫敦霧霾的大氣污染,開啟了能源清潔化的征程,我國在2013年的霧霾問題發生之后,也進行大氣污染治理,把能源的清潔化提上了議事日程。
2018年,習總書記在第一次生態環境大會上,就打贏藍天保衛戰問題,進一步明確提出:不斷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供應。
至于到2035年,現代化國家初步建成和生態環境質量有根本性的好轉,更需要能源的清潔發展,這個大家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