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刺激居民消費方式調整,生鮮食品線上消費激增,冷鏈需求進一步擴大。相關數據顯示,未來三到五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達到4700億元,年復合增速超過20%。
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光瑞認為,在疫情過后,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基建”將會得到加速發展,冷鏈物流等領域的潛力將會在“新基建”的保障下得到更加充分的釋放。
冷鏈物流一般包括預冷、包裝、倉儲、運輸、配送等環節,主要的基礎設施有冷庫、冷藏車、保溫盒等。蓄冷技術作為食品、藥品等冷藏保鮮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冷庫倉儲和運輸配送等環節中,均可發揮重要作用。伴隨冷鏈市場的崛起,蓄冷技術在該領域的應用有望進一步擴大。
電價政策利好冷鏈蓄冷技術應用
在國家降低工商業電價相關進程中,冷鏈物流設備用電價格經常被重點強調。早在2018年,廣西在其電力體制改革相關政策文件中即明確,農產品冷鏈物流、蓄熱式電鍋爐和蓄冷空調等節能設備低谷用電按照目錄電度電價的50%執行。
今年2月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建設一批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國家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加工等設施,對其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
今年4月,湖南省最新印發的《關于促進冷鏈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也明確要求,降低冷鏈行業企業用電成本,鼓勵建設綠色冷庫,通過節能改造和能效管理,充分利用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實施冰蓄能等新技術,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該文件同時強調,支持符合條件的冷庫用電企業參與電力市場交易,與發電企業協商簽訂直購電合同或者同售電公司協商簽訂零售合同,通過市場化手段降低用電成本。
蓄冷技術可助冷鏈轉型升級
就現狀來看,我國冷鏈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依然較大。2018年,我國每萬人擁有冷藏車1.3輛,僅為美日平均水平的1/8。同時,我國已建成冷庫中很大部分為老舊庫,設備不完善,耗能高,冷藏效果低。由于運輸網絡落后等原因,我國冷鏈物流成本較高,利潤率僅為8%,遠低于發達國家25%~30%利潤率的水平。
從提升冷藏效果、降低成本而言,配合峰谷電價的水蓄冷等技術可有效降低冷庫制冷等的電價成本,基于相變蓄冷材料的蓄冷盒、冷鏈溫控等裝置則可以提升冷藏效果,進一步完善我國冷鏈物流運營體系。當前,利用相變蓄冷材料的一些新型冷鏈運輸裝備已經進入市場,刺激傳統冷鏈機械運輸裝備的轉型升級。
在此次疫情期間,云南省政府援助湖北的優質鮮花、果蔬等民生物資,由中車石家莊公司的蓄冷式智能冷鏈裝備通過公鐵聯運的方式順利送達湖北咸寧,該冷鏈裝備核心-JH-Y-B2型高密度復合相變儲冷材料由江蘇金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可滿足冷鏈裝備快速充冷,恒溫恒濕,動態監控等智能化要求,為冷鏈貨物運輸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