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動態 ? 綜合能源服務企業轉型的能力建設誤區:重技術 輕業務

重技術、輕業務幾乎是所有的綜合能源企業都會犯的錯誤,甚至大多數企業完全意識不到問題的存在。即使部分企業有務實態度、有創新思維、選擇了合適的商業模式與業務方向,但如果無法完成企業自身的業務與服務體系建設,綜合能源服務工作是根本開展不起來的。

不管是投資綜合能源之后的運營管理,還是直接開展面向存量能源資產的智慧化綜合服務,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業務體系支撐。業務建設是既是落實戰略的載體,也是開展服務和創造價值的載體。

遺憾的是,大多數企業意識不到需要業務建設。多數能源背景的綜合能源服務企業對投資、項目、工程、采購等這些事情門清,所以在這些方面沒有太大的障礙。但是由于輕資產的綜合能源服務基本上都是新型業務,可以完全借鑒的成熟經驗極少,即使是運維這樣的常見業務,由于面向的是低壓與用電領域,與主網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大多數的綜合能源服務業務都需要綜合數字技術+能源專業進行大規模的創新,實際上是要重新設計業務體系。然而綜合能源服務企業的絕大多數工作人員沒有業務創新與設計經歷,不管他們是來源于能源領域或是IT領域的,大多都是執行層人員,絕少有架構師或咨詢師經歷,所以更習慣開展成熟業務,更習慣按照領導交辦的要求開展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綜合能源服務企業都意識不到自己缺少業務建設。

另一方面,很多企業沒有能力進行業務建設。所謂業務體系,它由業務內容、組織架構、工作流程、技術支撐等要素構成,即明確開展業務所需要的事、人、技、物、法。為了建設綜合能源服務需要有管理咨詢的能力,需要采用嚴格的方法論,先明確業務場景與內容,然后根據內容開展組織與流程設計,接著實施包括IT在內的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然而由于綜合能源服務在發展創新中,綜合能源企業自己也沒搞清楚,外聘咨詢顧問用項目式的方法進行業務涉及是不現實的,只有企業自身有開展業務創新與設計的意識與能力,才有可能在實際的服務開展過程中逐步搭建起符合自己需要的業務體系。

由于沒有意識,沒有能力,導致現實當中多見的錯誤操作有:

1、直接復制規則流程,比如直接把電網公司的業務導則拿過來復制,或者把傳統業務的管理機制拿過來,而不考慮適用性。

2、直接復制一個平臺或應用軟件,比如把傳統的能效管理、SCADA、運維管理軟件或功能直接拿過來用,而沒有考慮到業務場景是否匹配。

3、沒有掌握、吃透場景與產品需求,立馬著手開展大手筆的綜合能源IT系統建設,結果導致建完無法應用。

這種拿來主義式的作法必然無法建立起綜合能源服務所需要的業務支撐體系。

為了完成綜合能源服務企業業務體系的設計創新,比較合適的作法是:

1、需求調研:深入能源管理現場,了解能源管理痛點與用戶的提升需求,但不要指望用戶直接告訴你怎么做,甚至用戶最多能告訴他的痛。至于提升需求,由于有一定的專業性,絕大多數用戶說不出來。

2、業務創新:基于需求創新面向多種能源及設備的智慧性綜合化服務內容,這種設計不僅僅是針對傳統能源管理的優化服務,可能有時候還需要想象如何設計基于數字化技術的新型服務——即技術本身就是業務的必要組成部分,如電商,不僅僅是賦能提效工具。這是最關鍵的一步,需要能源專家與數字專業人士坐在一起,以提升能源管理為目標,采用頭腦風暴模式進行討論,提出有意義的方案,當然不能只是提出,還需要下到客戶的現場進行溝通與驗證,從而確保業務設計是有實效的。

3、模式創新:基于服務內容與公司訴求,再創新或設計合適的商業模式、渠道合作策略與生態合作模式。

4、流程設計:進一步梳理、規范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流程,并提出信息化或數字化管理需求。

5、產品研發:圍繞信息化需求,開展IT與物聯產品集成研發,確保IOT平臺產品符合業務需要,IT與OT技術協調一致。

6、組織優化:優化公司的組織架構與人員團隊,健全完善公司的治理體系。

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套滿足客戶需要,解決實際問題,流程高效規范,技術先進實用、組織治理良好的綜合能源服務業務體系。

各種跳躍式或偷懶式的作法最后都會在用戶現場栽跟斗,這個時候再返工,成本代價將是巨大的,大到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可能因此倒閉。

忽略業務者,終將被業務忽略!


返回頂部
av资源在线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