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 取暖用電市場化交易:蓄熱供暖的“造血機”

近日,國網冀北電力圓滿完成2019-2020年冬季供暖期張家口“清潔供暖”市場化交易工作,累計達成交易電量24660萬千瓦時,預計降低采暖用戶用能成本約40%。

自2017年以來,張家口從體制機制上求突破,首創“政府+電網+發電企業+用戶側”共同參與的“四方協作機制”,通過市場化交易,將清潔電力直接銷售給電供暖用戶,同時,通過風電企業讓利和降低輸配電價政策,使電供暖成本與燃煤集中供熱基本持平。

取暖價格直接關乎用戶對清潔取暖的接納程度,對電供暖項目而言,采暖電價即是影響采暖成本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清潔取暖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從這一角度看,“清潔供暖”市場化交易可謂是為清潔供暖推廣掃清了最大的障礙。

清潔取暖需要長效市場機制

2017年,國家發改委《關于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價格政策的意見》就明確提到,要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方針,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統籌協調的原則,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建立有利于清潔供暖價格機制,綜合運用完善峰谷價格、階梯價格,擴大市場化交易等價格支持政策,促進北方地區加快實現清潔供暖。

相關統計顯示,2017-2018年,中央財政給予前兩批共35個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的獎補資金累計達到199.2億元,地方財政獎補資金累計達555.09億元,是中央補貼的2.8倍,但若補貼完全撤出,采暖價格上升,用戶的返煤率將明顯增加。

目前,全國清潔取暖工作尚且無法完全擺脫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支持,但未來補貼“斷奶”將是必然,一些地方的補貼政策現已開始退坡,探索電供暖用電電力市場化交易等長效的市場機制為清潔供暖持續“輸血”更為必要。

蘊藏蓄熱電供暖發展機遇

當前,山東、山西、遼寧、新疆等全國多個地區出臺相關文件,鼓勵取暖用電市場化交易,開展采暖用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綜合運用峰谷價格、電力市場化交易等價格政策,降低電采暖成本,推進清潔取暖。

而在電力市場化交易下,蓄熱式電供暖的市場空間也被進一步釋放。以典型的張家口為例,張家口“四方協作”機制開啟了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的先河,最終使電供暖用戶側谷段電價控制在0.15元/千瓦時左右,在峰谷電價利好的情況下,蓄熱式電采暖在張家口清潔供暖市場中已占據主導。

河北省張家口市能源局副局長管濤認為,在“四方協作機制”未來持續深化發揮作用和張家口市不斷擴大電供暖安裝面積等綜合利好條件下,作為經過當地市場實踐證明較優的采暖技術,電蓄熱供暖無疑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也將為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綠電供暖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在類似張家口可再生能源電力豐富的甘肅、內蒙古地區,相關政策也尤其支持蓄熱、儲能集中供暖參與市場化交易,支持風電、光伏發電企業與電蓄熱供暖項目開展直接交易,降低采暖成本,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

此外,山東省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過程中出現的“負電價”也被視作是對未來蓄熱供暖發展的利好。2020年4月13日13時,山東2020年第一次電力現貨調電首日運行,實時結算電價為-20元/MW,繼去年-40元/MW的價格后,再現負電價。在用戶側利用蓄熱技術,在負電價時段吸收電能用于供暖,亦將進一步降低電供暖成本,為清潔取暖發展提供長期動力。


返回頂部
av资源在线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