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動態 ? 生態環境部:疫情之后,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生態環境部就疫情之后的污染防治攻堅戰進展、怎樣完成既定目標確保群眾享受到更藍的天、更綠的山、更清的水、更清新的空氣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解析——污染防治攻堅戰成績斐然,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1.jpg\"

黨的十九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最堅定的決心、最嚴格的制度、最有力的舉措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與2015年相比,2019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上升8.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下降6.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濃度下降23.1%?!笆濉币巹澊_定的生態環境保護9項約束性指標,其中有7項已提前完成2020年目標任務。

在藍天保衛戰方面,持續實施重點區域秋冬季攻堅行動。開展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定點幫扶,3年間交辦各類問題15.59萬個。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實現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全覆蓋。86%的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約7.8億噸粗鋼產能開展超低排放改造。深入開展“散亂污”企業整治、工業爐窯和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加強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大力推進“公轉鐵”。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最突出的是“三個沒有根本改變”,即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沒有根本改變;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

尤其是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經濟下行壓力下,有些地方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勁頭發生松動,放松環境監管的風險有所增加。

二是生態環境治理仍然存在短板和薄弱環節,區域性、結構性污染問題依然突出,環境污染的源頭防控需要加強。

三是部分地區臭氧成為影響優良天數比率的主要因素,少數地區水環境質量改善程度不高,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仍有較大壓力。

四是受疫情影響,一些調整改造和污染防治等工程任務有所滯后,企業用于治污設施運行等資金保障難度加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的“交賬”之年。生態環境部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綠色底色。

一是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不動搖,堅持依法治理環境污染和保護生態環境不動搖,堅持守住生態環保底線不動搖。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倒逼作用,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動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推進重點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支持服務重大國家戰略實施。

二是堅決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精準發力、科學施治、依法推動,有力有序有效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任務。把VOCs治理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大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力度,提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持續推進長江保護修復、渤海綜合治理、水源地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標志性戰役,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等工作,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有效防控環境風險,切實加強生態環境督察執法。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

三是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順應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積極主動服務“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眨媛鋵嵀h評審批與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精準服務企業復工復產。慎終如始做好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作,做到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和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廢水及時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100%全落實。

 

返回頂部
av资源在线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