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國新辦舉行《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司長朱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家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已經分三批支持了43個城市試點,累計投入493億元。
493億資金成效顯著
2017年國家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啟動了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支持試點城市推進清潔方式取暖代替散煤燃燒取暖,隨后又在2018和2019年分兩批擴張試點城市范圍,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共支持三批43個試點城市,安排了獎補資金493億元。
2017年,國家十部門聯合印發《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的規劃(2017-2021年)》,在政府財政支持下相關規劃推進良好。
根據日前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截至2019年底,北方地區清潔取暖面積達116億平方米,比2016年增加51億平方米。
白皮書指出,截至2019年底,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55%,比2016年提到21個百分點。北方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約31%,比2016年提高21.6個百分點;北方農村地區累計完成散煤替代約2300萬戶,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累計完成散煤清潔化替代約1800萬戶。
將重點傾斜至運行補貼
中央財政獎補資金由試點城市根據清潔取暖工作推進情況統籌使用,主要用于補貼戶內管網改造、居民取暖設備購置、運行補貼等。
2017年,全國第一批12個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的三年補貼期已到,2018年第二批23個試點城市迎來最后一個補貼季。清潔取暖進入后補貼時代,示范期結束,中央對清潔取暖的補貼是否繼續發放,如何發放成為行業和社會關注的重點。
今年9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指出,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繼續支持清潔取暖試點地區農村“煤改氣”“煤改電”運營補貼。
方案指出,各地應確保清潔取暖資金投入,研究制定清潔取暖差異化補貼政策,重點向農村低收入人群傾斜,對特困群體采取兜底補貼政策,及時足額發放補貼,確保清潔取暖設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從該方案中可以窺見,為維護清潔取暖既有成果,中央財政后續補貼的基本思路將重點維持運營補貼,投資補貼將逐漸弱化。
國家能源局在答復今年人大會議上提出的“關于支持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的建議”時表示,中央財政在安排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資金時,已考慮農村地區用戶實際困難和地方財政運行補貼壓力,專門安排20億元用于農村清潔取暖運行補貼,并明確要求地方財政綜合考慮本地區清潔取暖實際運行、農村居民實際收入水平、財政承受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等情況,統籌安排中央和地方大氣污染防治資金用于農村清潔取暖運營補貼,精準施策,重點向農村特困人群傾斜,確保農村居民用得起、用得好。
將統籌考慮是否擴大支持范圍
2017年,天津、唐山、石家莊、保定、廊坊、衡水、太原、濟南、鄭州、開封、鶴壁、新鄉12個城市入圍第一批清潔取暖試點城市。
2018年,邯鄲、邢臺、張家口、滄州、陽泉、長治、晉城、晉中、運城、臨汾、呂梁、淄博、濟寧、濱州、德州、聊城、菏澤、洛陽、安陽、焦作、濮陽、西安、咸陽23個城市入選。
2019年又新增了8個城市被納入第三批試點范圍,分別為河北省的定州、辛集,河南省的三門峽和濟源,陜西省的銅川、渭南、寶雞、楊凌示范區。
自2017年起,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啟動,2018年中央財政擴大試點城市范圍,2019年實現了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全覆蓋。但在全國范圍內,依舊有眾多未被納入中央財政支持范圍的地區亟需進行清潔取暖改造,后續試點范圍是否還會進一步擴大?
對此,國家能源局的相關答復表示,目前,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政策重點支持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即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下一步,將在做好現有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研究進一步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相關政策,屆時將對擴大試點城市范圍建議進行統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