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動態 ? 風好正揚帆!22省市發布“十四五”規劃,熱泵等節能設備將被力推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近期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解讀白皮書時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創新發展方式,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推動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成為能源消費增量的主體,更大幅度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2030年要達到25%左右,這意味著接下來我國能源增量70%以上以非化石能源為主。

\"636040004298142658839.jpg\"

而根據中國煤控研究項目散煤治理研究課題組編寫的《中國散煤綜合治理研究報告2020》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央資金需求范圍為246.6 億元~331.9 億元,其中,建設補貼需求176.6 億元~214.1 億元;運行補貼需求為70.0 億元~117.8 億元。《報告》指出,在分散式取暖技術中,技術經濟性相對較好且被廣泛推廣應用的清潔取暖技術主要包括蓄熱式電熱水爐、蓄熱式電暖器、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空氣源熱泵熱風機、燃氣壁掛爐、太陽能+ 電加熱、生物質顆粒取暖爐等。


"碳中和”目標的指引下,節能減排、綠色清潔發展成為了各行各業的發展方向。國家的“十四五”規劃尚未出臺,不過各省市已經發布了“十四五”規劃,全部提到了綠色低碳發展路徑,這將大大利好空氣源熱泵等高效節能設備的市場發展。風好正揚帆,“十四五”又將會是熱泵快速發展的五年,期待ing !


北京市

“十四五”時期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基本要求:提高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全面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深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壯大綠色節能、清潔環保等產業,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安徽省

2021年1月13日,安徽省公共機構節能網發布《關于報送公共機構節能工作有關情況的通知》,此通知旨在全面總結“十三五”期間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情況,為統籌謀劃“十四五”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提供依據。其中,空氣源熱泵項目可通過《“十三五”期間公共機構節能工作情況調查表》第十一條填報,通過節能情況統計,空氣源熱泵技術或可成為安徽“十四五”實現公共機構節能技術路線。


天津市

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堅持用“綠色系數”評價發展成果,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的工業體系、建筑體系和交通網絡,建立健全生態型經濟體系。大力培育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加快推動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強化清潔生產,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發展綠色制造。制定實施力爭碳排放提前達峰行動方案,推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率先達峰。發展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深入實施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上海市

優先將節能環保產業做大做強,持續推進能源結構優化,推動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綠色化改造,加快培育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新增長點,延展綠色經濟產業鏈。


重慶市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強化綠色發展的法規和政策保障,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發展綠色建筑。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


河北省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支持綠色技術創新,開展重點行業和領域綠色化改造。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工程,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倡導綠色生活方式,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行動。發展綠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強度。


吉林省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環保產業,推廣綠色建筑、綠色建材和高效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強化綠色發展的法規和政策保障,發展綠色金融,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黑龍江省

建設綠色低碳的工業體系、建筑體系和流通體系,加快綠色金融發展和綠色技術創新,推動綠色環保產業成長為支柱型產業,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煤炭等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建設國家級資源綜合利用基地。落實國家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新能源裝機比重和消費占比大幅提升,合理降低碳排放強度。


湖北省

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試點示范,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發展循環經濟。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浙江省

構建綠色低碳的現代能源供應體系,打造長三角清潔能源生產基地。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的全產業美麗生態經濟。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推進服務業綠色發展。開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綜合改革試點,深化綠色金融改革,推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海南省

建設清潔能源島。全面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碳排放總量及強度雙控行動。大力推進產業、能源和交通運輸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開展系列綠色創建活動。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規劃建設全省充電樁設施。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


陜西省

調整優化煤電布局,加快陜北風光儲氫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建設。加強輸氣管網、儲氣庫和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電力外送規模。高水平建設榆林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和延安綜合能源基地,推進能源技術融合創新和產業化示范,著力構建萬億級能源化工產業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遼寧省

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調整。


江西省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縱深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繁榮綠色文化、壯大綠色經濟、創新綠色制度、筑牢綠色屏障,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更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貴州省

“十四五”時期,大力發展基礎能源和清潔高效電力,做優煤炭產業,扎實推進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推進煤層氣、頁巖氣、氫能、地熱能等加快發展,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四川省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加強生態省建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化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城市黑臭水體,加強白色污染治理,降低碳排放強度,推動城鄉空氣質量、江河湖庫水質全面改善。


廣西壯族自治區

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氫能等清潔能源,深度開發水電,積極穩步發展核電,適度發展清潔煤電。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發展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按照2030年國家碳排放達峰目標要求,探索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推進低碳城市、低碳社區、低碳園區、低碳企業等試點建設,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山東省

優化煤炭開發布局和煤電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氫能,拓展外電入魯通道,穩步推動核電、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完善油氣儲輸網絡。

完善高耗能行業差別化政策,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推進清潔能源倍增行動,積極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發展壯大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領域綠色化改造。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推動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降低碳排放強度,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寧夏回族自治區

加快構建環境污染系統治理制度,建立完善跨區域、上下游、多污染協同治理機制,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加快推進排污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實施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開展煤炭、火電、鋼鐵、焦化、化工、有色、水泥等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


廣東省

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建設沿海新能源產業帶和省內差異布局的產業集聚區,助推能源清潔低碳化轉型,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約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30%,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青海省

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成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發展新能源,建設多能互補清潔能源示范基地,促進更多實現就地就近消納轉化。發展儲能產業,貫通新能源裝備制造全產業鏈,推動地熱能、干熱巖、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產業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


江蘇省

以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積極發展先進儲能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和智能控制等技術,加強可再生能源與增量配電網、電動汽車、充電樁、氫能等融合發展,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補、技術先進、機制創新”的原則,重點在消納條件好、發展潛力大、滲透率高的地區,推進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分布式電源多元互補、與儲能深入融合的新能源做電網應用示范工程、多能互補、“源網荷儲一體化”等能源新業態,探索電力能源服務的新型商業運營模式,建立多源融合、供需互動、高效配量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


返回頂部
av资源在线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