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動態 ? 項目清單已下發!國家能源局:第二批大型風光基地分布在甘肅、寧夏、新疆等地區

7月27日,國新辦舉行“加快建設能源強國 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新聞發布會。

在回答記者提問環節,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表示,“近年來,我們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論是裝機規模、技術水平,還是產業鏈的能力都已經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

\"圖片\"/

關于第一批、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建設情況,李創軍表示,“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建設大型風光電基地,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支撐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提高能源安全保供能力、擴投資穩增長的重要舉措?!?/span>

國家能源局把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建設作為“十四五”新能源發展的重中之重,與國家發改委一起全力推動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光電基地建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 建立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協調工作機制。對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風光電基地建設按周調度、按月監測,督促相關省份加快推動項目“能開盡開”。

  • 建立了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接網工程納歸審批的“綠色通道”,確保大基地項目“能并盡并”。

  • 在不觸碰生態紅線、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會同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和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進一步強化要素保障,加快落實大基地項目用地、環評、金融等支持政策。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第一批基地項目已經全面開工建設,第二批基地項目清單也已經印發。

其中,第二批項目主要布局在內蒙古、寧夏、新疆、青海、甘肅等地區,這些地區也是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的主要分布地。第二批項目目前已經納入了國務院印發的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當中,目前這些地區正在抓緊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推進項目的建設。

下一步,將繼續加強調度監測,組織開展基地建設情況專項監管,確保第一批、第二批基地項目如期建成投產。

同時,近期也印發通知,對“十四五”規劃確定的七個陸上新能源基地、兩個水風光一體化基地,還有五個海上風電集群基地,請這些基地所在的省份抓緊編制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通過這些基地建設,保障能源安全供應、推動能源綠色轉型。

原文如下:

\"圖片\"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先生,為大家介紹加快建設能源強國、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的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先生,電力司司長何洋先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先生。

下面,我們先請章建華局長介紹情況。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能源工作,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我國新時代能源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擘畫了中國能源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能源戰線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能源強國建設進一步推進,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有力支撐服務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一、能源消費清潔低碳轉型步伐加快

2014年以來,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降低20%,以年均約2.9%的能源消費增長支撐了6.2%的國民經濟增長。能源消費結構顯著優化。煤炭消費比重從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個百分點,是歷史上下降最快的時期。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同期從16.9%上升到25.5%,占能源消費增量的60%以上。全國超低排放煤電機組超過10億千瓦。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3.6%,替代散煤1.5億噸以上。全面供應國六標準車用汽柴油,建成全球最大的充換電網絡,累計建成充電設施391.8萬臺。實施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在發展中國家率先實現了人人有電用。建成2636萬千瓦光伏扶貧工程,惠及6萬個貧困村、415萬戶貧困戶。持續優化用電營商環境,全面推行用電報裝“三零”“三省”服務以來,累計為用戶節省辦電投資超過1500億元。在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評價中,我國“獲得電力”指標排名大幅上升到第12位,躋身于“全球最佳實踐行列”。

二、能源供給能力和質量顯著提升

我國發電裝機超過24億千瓦,人均電力裝機由2014年的1千瓦增長至1.7千瓦,人均用電量從4000千瓦時增長至近6000千瓦時,超過英國、意大利,接近德國、法國等國家。電力安全運行水平全球領先,沒有發生過大面積停電事件。2021年,全國煤炭產量達到41.3億噸,比2014年增加2.6億噸。大型煤礦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70%以上??稍偕茉窗l電裝機歷史性突破11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達到45.8%。2021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49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9.9%。建成33條交直流特高壓線路,“西電東送”規模超過2.9億千瓦。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達到4000萬千瓦。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超過400萬千瓦。油氣總產量由2014年的3.15億噸油當量增長至2021年的3.65億噸油當量。原油產量實現連續3年回升,天然氣產量實現連續5年增產超過100億方。

三、能源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增

建立了完備的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成功研發制造全球最大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電機組,具備最大單機容量達10兆瓦的全系列風電機組制造能力,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常規油氣勘探開采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頁巖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和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等大型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系統掌握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溫氣冷堆技術,多種各具特色的小型堆技術正在進行工程示范準備。世界首臺135萬千瓦煤電機組投入運行,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5萬千瓦燃氣輪機實現滿負荷穩定運行。

四、能源體制機制改革穩步推進

電力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發用電計劃有序放開、交易機構獨立規范運行、電力市場建設深入推進。2021年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3.8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45.5%。向社會資本放開增量配電業務,實施5批459個增量配電改革試點項目。在電力交易機構注冊的售電公司約5000家,形成多買多賣的市場競爭格局。

五、能源國際合作布局更加優化

高質量推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成功舉辦兩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發起成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成員國數量已達到33個。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政府間能源合作機制,與30多個能源類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建立合作關系。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切實讓綠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叭A龍一號”等自主核電技術裝備出口實現突破,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在海外落地,光伏產業為全球市場供應超過70%的組件。與周邊國家油氣、電力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中國在國際能源舞臺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為推動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了重要力量。謝謝大家。

陳文俊:

謝謝章建華局長。下面歡迎各位記者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攻堅期、窗口期,能源是碳達峰的重要領域,國家能源局采取了哪些舉措推動碳達峰目標實現?在全球能源供應緊張的情況下,中國能源碳達峰工作能否如期實現?謝謝。

章建華: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國家能源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狠抓“十四五”能源規劃和能源領域碳達峰方案的落地實施,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具體是:

一是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去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增加了約1.3億千瓦,去年10月超過了10億千瓦大關。今年上半年新增裝機又超過5000萬千瓦,5月份進一步突破了10億千瓦,預計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將達到18%左右。另外,今年以來,還核準開工了6臺核電機組。

二是積極推動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我們大力實施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暖改造。2021年,已經完成改造2.4億千瓦,今年將繼續改造2.2億千瓦,為“十四五”累計改造6億千瓦的目標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是加強終端用能的清潔替代。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提前完成了規劃目標,清潔取暖面積達到了156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達到73.6%,累計替代散煤超過1.5億噸,對降低PM2.5的濃度、改善空氣質量的貢獻率超過1/3。我想,大家生活在北京,應該感受得到這些年空氣質量的改變,應該來說,我們在這其中還是作了貢獻的。另外,我們加快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建設,截至今年6月份,我們已累計建成392萬臺,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基礎設施。2025年將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在去年全球能源供應緊張、歐洲多國重啟煤電的形勢下,我國非化石能源發展保持力度不減,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了0.7個百分點,就是從15.9%提高到16.6%,保持了十八大以來的年平均增速,從現在到2030年,我們預計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按平均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增長,我們有能力也有信心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的目標。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在能源供應安全與應對氣候變化的雙重壓力之下,國家能源局如何判斷我國面臨的能源發展改革的新形勢和新局面?謝謝。

章建華:

謝謝記者的提問。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實現一個長久的能源安全可靠供應,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在保證能源安全的前提條件下,持續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我國能源發展的趨勢是化石能源消費總量要逐步減少,風電、光伏為增長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新增供應量中占較大的比重。風電、光伏是能源綠色轉型、低碳轉型的一個重要的主力能源,但是它波動性大、不能連續穩定出力,所以我們為了保障能源安全的供應,能源發展改革還是著重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要統籌好發展與安全。穩增長與調結構,立足于我國能源基本國情,處理好發展與減排、整體與局部、短期與中長期的關系。今后,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能源需求總量還將持續增長,所以在“雙碳”目標的約束下,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動構建新型的電力系統,統籌好非化石能源特別是新能源與化石能源之間的互補和優化組合。能源消費總量中越來越多要來自于非化石能源,在能源可靠供應方面,化石能源要發揮基礎性調節作用。

二是要深入推進能源體制改革。要健全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市場機制,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體系,推進適應能源結構轉型的電力市場建設,深入推進能源領域“放管服”改革,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實現化石能源消費總量持續減少的同時,要保持能源安全供應能力不下降??稍偕茉闯杀究焖傧陆档耐瑫r,其綠色價值還要得到充分體現,有效發揮不同品種能源的保障作用,促使其更大范圍內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高耗能產業向清潔能源豐富的地域聚集,引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三是要加強能源法治建設。繼續將法治政府的建設擺在一個突出的位置,健全能源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加快推進能源法的立法,電力法、煤炭法和石油儲備條例等的制修訂。通過系統的立法、執法、普法和監督工作,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把能源領域的各項管理工作全面納入法治化的軌道,為建設能源強國構建堅實的法治保障。謝謝。

彭博新聞社記者:

我們看到,最近一些地方出現了很炎熱的天氣,比如浙江政府要求人們有序利用電力,并且要求一些工廠減產。請問,您如何評價這樣的一些情況?以及這樣的情況在今年夏天是否還會更進一步惡化?

章建華: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今天電力司司長在這兒,讓何洋司長來回答這個問題,可能講得更準確。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何洋: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剛才您說到的這個情況,我們也注意到了。今年7月份以來,在浙江或者中國局部地區出現了一些負荷側響應情況,主要是當地為應對高峰負荷作出的負荷側響應,引導用戶通過市場化方式主動降低負荷。我們看到進入7月份以后,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增長和氣溫比去年同期偏高,特別是全球大范圍出現了持續性的高溫天氣,我們國家的電力消費和電力負荷也在較快增長。7月12—15日,這幾天全國的負荷屢創新高,在7月15日,最高的電力負荷達到了12.6億千瓦,當日發電量達到了285億千瓦時。隨著“七下八上”負荷高峰期的來臨,我們預計全國用電負荷還將繼續攀升。“七下八上”,就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這段時間,是我們國家一般傳統用電負荷最高的時候。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能源局今年以來提前著手,制定了多項強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的各項保障工作,這里借這個機會和大家匯報有關情況。

首先,在電力保障方面,我們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續加強電力供需的監測和分析。我們與氣象部門做好協調聯動,跟各地的能源主管部門、電網、發電、行業協會做好對接會商,研判全國的電力供需形勢,及時全面準確掌握各省的電力供需情況,對出現的問題及時作出應對,同時指導各地和企業做細做實電力保供的應對方案,做到心中有數。

二是推動重大電力項目的建設投產。今年上半年,全國新投產的各類電源合計7000萬千瓦,自去年迎峰度夏以來,全國新增投產各類電源1.8億千瓦,今年上半年新增投產電源7000萬千瓦。從去年7到今年6月底迎峰度夏之前,我們各類電源投產總和是1.8億千瓦。我們也新投產了陜北到武漢、白鶴灘到江蘇等跨省區的輸電通道,向華東、華中地區輸送能力增加了1200萬千瓦。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些電源和電網項目的投產,有效增強了電力保供能力,也大大增強了我們應對迎峰度夏的保供底氣。

三是提升發電燃料的保障和運行出力水平。目前,我們全國的電煤庫存充足,電煤庫存的水平達到了歷史同期的最好水平。我們煤電的出力受阻和非計劃停運的發電容量也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這也進一步夯實了電力保供的基礎。

四是指導各地做好電力需求側響應。剛才記者同志提到,有些地方作了電力需求側響應,是全球通用的一個電力負荷管理手段,主要是通過電力需求側響應,利用市場化方式引導電力用戶主動錯峰、避峰,同時還能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這個方式可以有效達到減少尖峰負荷的目的,這樣也會促進全社會的經濟效益達到最優。

近年來,電力負荷呈高速快速增長的趨勢,電力負荷增長增速遠高于電量增長,每天的電力峰谷差日益加大,也就是說,每天電力最高峰和最低谷的差額現在越來越大。在這種夏季高峰用電的時候,采取適當的錯避峰措施是必要的,但是我們會堅決守住不拉閘的底線,堅決確保民生用電。

關于煤炭保障方面。我們做了幾項工作:一是壓實了煤炭增產保供責任,我們與各產煤省區簽訂了煤炭安全保供責任書,明確了煤炭生產任務。二是穩定了煤炭保供政策,明確將去冬今春煤炭保供政策統一延續到2023年3月,充分釋放先進產能。三是堅持全國煤炭產量調度,對產煤省區產量和運行情況做到每日調度,第一時間掌握全國的煤炭生產動態,及時幫助地方和企業解決在煤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四是加快先進產能的投產。今年以來,核準了煤礦項目先進產能3770萬噸/年,調整建設規模增加產能900萬噸/年,并推動試生產產能6000萬噸/年。五是加強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我們現在對煤炭企業和發電企業簽訂的電煤中長期合同的履約情況進行監管,督促中長期合同能夠切實履約,保障發電用煤正常供應。

通過上述措施,盡管近期出現了歷史罕見的高溫天氣,電力負荷也都創出了新高,但是全國的電力供需還是平穩有序的??傮w來講,我們對能源電力供應保障有信心,也請大家放心,國家能源局會繼續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電力保障工作,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生產的用能用電需求。謝謝。

章建華:

剛才這位記者說的這個題目,謝謝你關心我們用電的負荷。剛才何司長講到,因為用電尖峰有的時候一年只有幾個小時,這幾個小時如果要配機組,就等于一年它只發揮幾個小時的作用,所以通過一些需求側響應給它降下來,降下來以后對整個電力行業的發展會有更好的作用。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

去年以來,我國提出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這將如何影響能源行業的發展未來?謝謝。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從你提出的問題看,從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這個事各方面都很關注。

去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完善能源雙控制度,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這是黨中央立足我們國家的發展實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作出的重大制度設計。大家都知道,能源活動碳排放主要是化石能源的燃燒和部分的加工轉換環節產生的,從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就是剛才說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雙控”,這個轉變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可以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更加鮮明地突出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的政策導向,有利于鼓勵和推動可再生能源更進一步地加快發展,加快能源結構轉型。另一方面,有利于統籌發展和減排,有利于統籌能源安全和轉型,今后可以更多依靠非化石能源的增長,來滿足能源消費合理的增長。也可以說,這個轉變,能源消費總量的彈性更大了,碳減排措施的精準性更強了。

特別要給大家介紹一下,保持能源消費和供應的適度或足夠彈性,對我們現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們這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現在正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能源消費的人均水平還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差距,我國能源消費在今后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內,還將保持剛性的增長。比如我們的人均用能水平和G7國家相比,是G7國家的53%左右,和OECD國家相比,是OECD國家的63%左右??陀^上我們完成現代化進程,能源消費還有一個合理的增長空間,所以控制上、管理上、供應上要有一定的彈性。

去年底,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中,大家關注到,已經明確了把“十四五”新增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的考核當中。這樣回過頭來看,“十三五”期間非化石能源消費的增量在能源消費增量當中的占比是40%左右,隨著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水電、核電等開發建設,預計“十四五”期間,在能源消費增量當中非化石能源消費的比重將達到60%左右,轉型發展的力度將更大,進程會更快。謝謝。

章建華:

我補充一下。能源“雙控”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的最大特點,就是以后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能源,用清潔能源可以放開,但是化石能源會受到一定的控制。因為應對氣候變化主要是要控制好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那么經濟要發展,可以把清潔能源放開,你要搞就搞清潔能源,把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以及氣候變化都能有機統一起來。謝謝。

新京報記者:

今年以來,受國際局勢影響,全球能源供應偏緊,牽動國內。請問今年上半年我國能源生產情況如何?能否滿足需要?以及如何評估下半年的能源形勢?謝謝。



返回頂部
av资源在线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