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動態 ? 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是深挖需求側潛力

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是深挖需求側潛力

 供需協同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最具活力的方向。需求側各領域新興的、多樣化的海量終端用戶為電力轉型提供了資源和潛力,成為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近日,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在“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求側革新”研討會上獲悉,為挖掘需求側資源的支撐潛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一方面要大力培育虛擬電廠與綜合能源服務等新業態,為用戶提供轉型服務和支持;另一方面要重點關注終端用戶的資源特點和潛力挖掘,尤其是高耗能用戶的轉型路徑。

  需求側是待開發的寶庫
  在未來能源系統中,能源的表現形式將以電力為主,但非連續的電力系統無法單靠高成本的儲能來支撐,需求側資源的開發則是重要方向。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戴彥德表示,需求側資源的主要來源有四個方面:一是分布式發電資源,需要基于地方資源稟賦,通過構建微網系統實現與大電網響應。二是可調節負荷,應基于負荷特點,在分析失負荷價值的基礎上確定可調節環節與可調潛力。戴彥德強調,“這種調節一定是可預期的、可報告的。”三是用戶側儲能,它是未來新興產業,是新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點。四是電動汽車,它的互動是雙向的,可以歸類到儲能。
  戴彥德認為,開發需求側資源,首先要摸清用戶側資源的屬性,實現可變、可調和可控。其次寄希望于AI技術,一方面助力電網快速掌握用戶側波動性進而確定生產計劃和用電計劃;另一方面用AI調度來替代人工調度,解決電網堵點。再次,要實現全方位變革,可以通過規劃提出目標、規范業務范圍、由市場挖掘經濟性等。
  “需求側是待開發的寶庫,而挖掘發揮需求側資源的作用是一個系統工程,有很多細致工作要做。”國網能源研究院原副院長蔣莉萍介紹,首先,需要包括數智技術等新技術手段的應用和系統運行管理規則的到位?!翱傮w看,技術本身不存在大問題,更為重要的是系統運行規則的完善?!笔Y莉萍坦言,電力系統是以瞬時平衡的系統,局部網絡通道有時存在擁堵,需要通過并網及調度運行規則來規范和統籌調度系統資源。其次,在市場機制方面,與國外市場主要由供需平衡決定的較大電價差給予儲能電站等新主體盈利機會有所不同,我國希望終端市場價格保持相對平穩的制度設計,難以激活新業態的參與積極性。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用能研究所陳宋宋提到,需求側管理的內涵是經濟高效、綠色低碳的使用電力能源,外延是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和業務模式,這些都是在國家層面引導下慢慢孕育出來的。陳宋宋認為,如今要真正發揮需求側資源的作用,首先,在頂層設計方面,必須要實現跨行業、跨部門的協同。其次,市場環境亟待完善,由市場交易發現資源價值,避免人為設定價格上下限。再次,在潛力挖掘方面,要基于生產工序特點分析響應成本和資源價值,比如鋼鐵、水泥、鐵合金、碳化硅、建材等行業,可以聚焦在電加熱、電制冷或者是相對來說生產不連續的環節,以此深挖調節潛力。
  需求側新業態不斷涌現
  電力系統對靈活性資源需求與日俱增,單純依靠供給側提供靈活性資源難以為繼,亟須深入挖掘需求側靈活調節資源,協力促進電力供需平衡、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近年來,以虛擬電廠為典型代表的需求側新業態不斷涌現,在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優化系統運行等方面發揮愈發顯著的作用。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趙曉東認為,虛擬電廠實現常態化運行,關鍵在于為所有的經營主體提供合理、持續、可預期的市場信號,并以經濟手段對經營主體的電力消費行為形成長期和短期的有效激勵,同時可以引導各類型社會資本參與虛擬電廠投資。“為實現這個目標,可以依靠電力市場以及電力市場外的政策補貼、金融工具、稅收優惠等方式,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壁w曉東坦言,目前,制約虛擬電廠常態化運行的因素較為多樣,綜合表現為市場身份、功能定位、價值疏導、資源稟賦等方面,這就需要在進一步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的基礎上,因地施策,探索具有地方特點的虛擬電廠樣板。
  中關村現代能源環境服務產業聯盟(EESIA)在本次研討會上發布《南方區域虛擬電廠常態化運行機制研究》報告,該報告選取市場化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的南方電網區域作為研究對象,梳理了近年來南方電網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和海南五省份從實施虛擬電廠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這些地區虛擬電廠在常態化推廣應用中存在的挑戰。報告認為,廣東虛擬電廠運行的案例極具代表性。依托現貨市場的正式運行,廣東具備虛擬電廠運行的基礎條件,但主網傳統裝機存在相對冗余的情況導致虛擬電廠在廣東現貨市場中實現價值的空間受限。同時,局部配網需求逐漸凸顯,但相關價格機制缺乏導致虛擬電廠難以實現功能價值。
  報告提出了推動虛擬電廠常態化運行的多項建議。一是厘清虛擬電廠的范疇和邊界。從國家層面進一步明確虛擬電廠的概念定義,明晰虛擬電廠在電力市場中的權利與義務,引導社會共識的形成。二是加快推動虛擬電廠常態化參與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市場,推動虛擬電廠以靈活方式參與中長期、現貨等各類市場化交易,研究出臺虛擬電廠在配電網功能發揮層面的市場化價格機制,充分激發虛擬電廠自身活力,促進商業模式創新。三是建立涵蓋資源聚合控制、通信接口等方面的虛擬電廠建設運行標準體系,打破各類資源主體、虛擬電廠運營商、電網企業間的數據交互壁壘。
  節能與綜合能源服務產業是推動需求側革新的重要抓手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核心路徑中,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提高能效是關鍵。EESIA理事長趙明表示,節能和提高能效仍然是中短期內最經濟、最可行和可規?;膽獙夂蜃兓窂?。節能和綜合能源服務企業是推動未來新型能源體系和電力系統建設的關鍵主體,節能產業經歷過黃金10年,綜合能源服務產業正在興起,部分節能服務企業實現了向綜合能源服務的轉型升級,而節能與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的轉型,必將更好地服務終端用戶的需求,在未來電力系統中發揮越來越大的支撐作用。
  由EESIA發布的《中國節能與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研究》報告認為,節能與綜合能源服務是經濟高效解決我國終端用能與排放問題的關鍵手段,是推動我國需求側革新的重要抓手。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自“十一五”以來,政策的大力引導與支持對節能降碳的推進和市場化節能工作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近年來,受補貼政策退坡、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行業發展出現波動,亟須注入新動力以推動可持續增長。
  報告指出,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背景下,需求側對電網系統靈活、穩定運行的重要支撐作用得到了高度重視,這為擁有用戶分布式能源資源、管理用能系統的節能與綜合能源服務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報告建議,為激活綠色產業發展潛力,政府主管部門應充分借鑒以往經驗,以強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動行業發展。一方面,加強對企業用能的監督管理;另一方面,探索出臺針對節能與綜合能源服務企業等市場化節能降碳第三方服務主體的扶持政策。此外,應健全完善節能與綜合能源服務產業融資市場體系,并加快推進電力市場化機制建設,探索建立和完善分布式能源市場化交易機制,從管理、運營及調度機制等層面明確公用電網與多元主體投資的配電網/微電網的職責分工、權利范圍與義務要求。(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白雪)

來源:中國發展改革報


返回頂部
av资源在线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