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63 萬!甘肅省靜寧縣 2025 年農村綠色低碳村莊示范項目重磅啟動!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鄉村建設和清潔取暖相關決策部署,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解決農村居民清潔取暖、清潔炊事、綠色能源開發利用和節能改造等方面突出問題,構建多點支撐的清潔能源消費體系,有力推進農業綠色低碳發展及“和美鄉村”建設,增強農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按照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2025年省級農村清潔能源綜合利用項目實施方案》(甘農科發〔2024〕11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編制本方案。
一、基本情況
——基本縣情。靜寧縣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六盤山片區特困地區和甘肅省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總面積2193平方公里,總耕地148萬畝,山旱地占92%。以蘋果產業為支柱產業,果園種植面積達百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124.9萬畝。全年經濟總產值10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45.02億元,第二產業14.01億元,第三產業47.02億元,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468元。近年來,大力爭取各類農村能源項目支持,全縣農村能源建設成效顯著,廣大群眾生活用能結構不斷優化,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農村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項目村情況。界石鋪鎮高堡村位于312國道沿線,轄11社461戶1767人,常住人口311戶1080人,總面積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93畝。主導產業為旱作農業、早酥梨,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60元,經濟收入相對穩定。項目實施點農戶居住集中,住房為磚木、磚混結構,面積120-140平方米,主要取暖方式為煤爐+床(炕)+電熱毯,大部分農戶擁有太陽能熱水器1臺。項目村基礎條件好,村社巷道全部硬化,交通便利,群眾建設積極性高。
——農村能源發展存在問題。全縣在農村能源建設、新技術、新產品推廣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中央和省市縣各級要求相比,與群眾企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農村居民生活用能范圍不廣、設備單一,只是簡單的使用太陽能、電能等常見型小產品,高質量、高效率的清潔能源產品未得到充分利用;二是新能源、新技術使用積極性不高,多年來,對政府主導推廣實施的項目容易接受,且依賴性較強,但對市場銷售的大中型新能源產品認知程度低,考慮政府項目支持,不愿也不主動接受利用新產品和新技術;三是節能環保意識普遍較低,農村居民始終習慣傳統用能設備,生活廢氣、露地焚燒現象極為普遍,高效節能、低碳環保、清潔行動的良好習慣沒有形成;四是政府主體推動發展清潔能源的措施辦法還不夠多,只是一味的給予項目投資,政策扶持落實建設任務,調動群眾多途徑、多類型發展清潔能源的積極性不高。
——實施項目技術支撐有保障。靜寧縣農村能源辦公室現有干部11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7人(高級經濟師1人,高級農藝師3人,高級獸醫師1人,高級畜牧師1人,中級經濟師1人)。單位先后5次被省市農業主管部門表彰為先進集體,組織實施的《“太陽能+清潔爐具”清潔采暖新技術集成與推廣利用》獲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組織實施的《靜寧縣農村生態能源建設及綜合開發》和《“畜沼果”生態循環農業技術研究及示范推廣》科技成果獲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組織實施的《新型頂水壓式農業廢棄物秸稈糞便資源化綜合利用沼氣創新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獲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專業技術干部善于創新、參與研究、業績突出,多次榮獲省市先進個人表彰獎勵,為全縣農村能源建設做出了較大貢獻。
二、總體思路
1.項目目標。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和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戰略,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重點,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緊跟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改善、清潔能源轉型等發展步伐,以村社為單元集中連片打造綠色低碳、清潔高效、多能互補的用能模式,著力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水平和清潔取暖比重,推動農村地區取暖和生活炊事用能向綠色低碳轉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的“和美鄉村”。在項目示范建設中,采取“財政補助+農戶自籌”的方式,示范推廣太陽能供暖系統、電采暖設備、太陽能路燈、熱管電灶、建筑節能改造等農村節能技術和產品,示范建設一批農村綠色低碳村莊,發揮“光熱互補示范+農戶”“凈化整潔示范+農戶”“亮化節能示范+農戶”“美化增溫示范+農戶”“宣傳推廣示范+農戶”的帶動效應,形成“多維度新能源利用+農戶”的發展格局。
2.主要任務。通過財政補助與農戶自籌相結合的方式,在界石鋪鎮高堡村推廣完成居民墻體保溫面積5500平方米,安裝太陽能光伏路燈186盞(其中在賈河鄉高窯村安裝120盞),推廣太陽能供暖系統55套,配套安裝電采暖裝置55套,安裝熱管電灶55臺,在項目村開展宣傳培訓2場200人次以上,制作項目宣傳牌。
3.實施方式。墻體保溫通過招標統建方式,按設計和標準要求,統一按施工流程組織建設;太陽能供暖系統、電采暖裝置、太陽能路燈、熱管電灶由縣能源辦統一采購。
三、項目地點及建設內容
(一)項目地點:界石鋪鎮高堡村
(二)建設內容: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及農業綠色發展,大力開展農村綠色低碳村莊建設,積極示范推廣太陽能供暖系統、電采暖裝置、太陽能路燈、熱管電灶、建筑節能改造等清潔能源產品,提升農村零碳排放發展動能,實現農村地區綠色低碳發展目標,助力“和美鄉村”建設。
1.美化增溫示范+農戶。以優化村莊環境面貌,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強化農戶住宅舒適度,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重點,對示范村農戶墻體進行節能改造提升,建成同一材料、統一式樣、統一風格的墻體保溫改造,達到既美化村容村貌、靚麗豁暢的人居環境,又起到農戶居住墻體冬保溫夏隔熱和溫馨舒暢的生活感受。
2.凈化整潔示范+農戶。以實現農村生活用能清潔化、農業發展綠色化為宗旨,為示范戶統一配發電采暖裝置,示范戶須按照要求提前做好室內散熱裝置及附屬配件購置安裝等工作。通過室內集中采用暖氣取暖,進一步凈化室內空氣,使農戶生活環境更加干凈整潔。同時為示范戶配發安裝高效低排清潔炊事灶具,發揮其低碳環保、節支成本、安全性高的特點,推進炊事用能清潔化發展。
3.光熱互補示范+農戶。堅持“綠色低碳、節能環保、多能互補”的發展原則,通過財政補助的方式,示范推廣太陽能供暖系統,轉變農戶單一炭燒、柴燒取暖方式,開辟農村新能源利用途徑。依托農戶現有節能供暖系統,融入現代智能光熱互補取暖技術,在屋頂安裝太陽能集熱裝置,建立“太陽能+散熱裝置”的新能源綜合互補技術模式,實現農戶用能網上在線監測,締造農村新能源技術利用新“高地”,推動示范農戶構建多能互補的清潔取暖方式。
4.亮化節能示范+農戶。圍繞建設“和美鄉村”,以打造生態宜居村莊為出發點,在鞏固現有村莊基礎設施條件的基礎上,發揮太陽能路燈照明穩定、節能降耗、綠色環保、方便生活的作用。以村莊巷道、活動廣場等區域為重點,專門設計安裝含有清潔取暖元素的太陽能光伏路燈,方便群眾夜間出行,提升群眾生產生活水平,補齊村社基礎設施短板。
5.培育推廣示范+農戶。以“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求實效”為實施綠色低碳村莊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開展清潔能源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材料的宣傳推廣。采取集中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在項目村舉辦培訓會2場(次),培訓農戶200人次以上,制作宣傳牌,通過展示產品講性能、發放操作手冊講用途、現場連接裝置講實效,擴大示范效應,營造農戶節能降耗、綠色低碳發展的濃厚氛圍。
四、資金概算及參數要求
(一)資金概算
靜寧縣農村綠色低碳村莊示范項目總投資297.63萬元。其中省級補助資金140萬元,主要用于推廣完成居民墻體保溫面積5500平方米,完成補助資金74.25萬元;安裝太陽能光伏路燈186盞(其中在賈河鄉高窯村安裝120盞),完成補助資金65.1萬元;開展宣傳培訓2場200人次以上,制作項目宣傳牌,完成補助資金0.65萬元。配套資金157.63萬元,主要用于安裝太陽能供暖系統55套,完成配套資金106.7萬元;安裝電采暖裝置55套,完成配套資金44.55萬元;安裝熱管電灶55臺,完成配套資金6.38萬元。
(二)參數要求
1.太陽能供暖系統。采用全玻璃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 每組50根,共2組,外觀設計應符合GB/T17049-2005、GB/T17581-2021、 GB/T33297和GB/T26975的規定要求,全玻璃真空太陽能集熱管長度允差應不大于長度標稱尺寸L的±0.3%,表面輕微劃傷累計長度不大于管長的1/3,開口端吸收涂層顏色明顯變淺區應不大于30mm,罩玻璃管的徑向最大尺寸與最小尺寸之比不大于1.02,排氣管的分離部分長度S≤12mm,玻璃管太陽透射比t≥0.9(AM1.5)。聯集管、尾架外表面平整、無劃痕、無污垢和其他缺陷;隔熱體外觀應填塞密實、無明顯收縮與隆起;標稱采光面積與實際采光面積的偏差應小于±3.0%;集熱器空曬或悶曬應無泄漏、開裂、破損、變形和其他損壞;耐壓檢查流體通道無滲漏、膨脹和變形,能夠承受0.08MPa工作壓力,最高工作溫度應在100℃—150℃,熱性能額定效率≥0.57,峰值效率≥0.69;附帶必要配件且滿足標準要求。
2.電采暖設備。采暖設備為16kW半導體電鍋爐,其外觀造型美觀,表面光滑清潔,無毛邊、毛刺,應防銹、防火,機殼外形材質為50D鍍鋅板(厚度1mm以上),機殼外形尺寸(長×寬×高≥420mm×430mm×800mm),警告語及其他相關標識明顯可見;符合國家GB4706.1-2005和GB/T 9254.1-2021規定要求;加熱內膽材質為Q345B材質優質鋼板,體積(直徑≥275mm,高≥540mm),壁厚2mm以上,容水量30kg以上;加熱體外部材質為國家304不銹鋼;連接電線為耐高溫國標銅芯線;調頻靈活,方便操作,功率16kW,電壓380V,頻率50Hz,取暖面積100-130m2,總重量45kg以上。
3.太陽能路燈。主要部件有太陽能板、蓄電池、控制器、燈具、燈桿、預埋件及附屬材料,總體設計體現清潔用能、低碳發展等元素,符合DB45/T 2012-2019)、GB/T 50898-2013規定要求;太陽能電池板≥85W高效率A級多晶板;蓄電池為鋰電池60AH,使用壽命≥5年;LED光源,功率≥80w;控制系統采用光控+時控;燈桿為圓形矩管,高7米,燈桿下口徑150mm,上口徑60mm,燈桿壁厚≥2.5mm,表面光滑,不變色,無剝落等現象,使用壽命不低于10年;預埋件使用壽命≥15年。
4.熱管電灶。電磁爐爐頭:2個;電壓:220V,頻率50HZ;功率:左爐2000W,右爐3000W;能效等級:1級;面板材質:鋼化玻璃面板;調節方式:微電腦觸控。
5.室外墻體保溫。采用B1級聚苯板,厚度5cm,附帶耐堿網格布、膨脹釘、保溫砂漿、耐水外墻膩子粉、外墻乳膠漆,材料耐潮濕,防火等級高,保溫效果好,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五、項目實施計劃
靜寧縣2025年農村綠色低碳村莊示范項目建設期限為13個月,從2024年12月至2025年12月,分四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2024年12月10日至12月31日):完成項目實施方案的編報和前期準備工作。
第二階段(2025年1月1日至3月31日):落實招標采購,確定供貨企業,簽訂項目建設合同;組織技術干部進村入戶宣傳政策,開展新能源技術宣傳和培訓。
第三階段(2025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利用7個月時間,完成綠色低碳村莊示范項目建設。
第四階段(2025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完成項目自查自驗,資料整理等工作;形成項目總結并及時申請有關部門檢查驗收。
六、預期效益
項目建成后,能夠增加清潔能源的消費比例,受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生活質量大幅提升,達到農村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的目的。
1.經濟效益。通過安裝太陽能供暖系統、電采暖裝置、太陽能路燈、熱管電灶,實施外墻保溫等節能新產品新設備,項目村戶均年節約折合標煤5噸,項目村內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生活質量大幅提升,除去電費,戶均年節支取暖成本3500元以上。能夠帶動周邊區域新能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形成農村新能源良性發展格局,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社會效益。清潔能源新產品代替傳統高耗能、高排污取暖用能設備,使受益戶冬季生活用能和取暖方式更加清潔、衛生、舒適,提升示范戶生活質量和水平。開展農村綠色低碳村莊建設,能夠扶持發展壯大一批中小企業,增加不同領域務工崗位,吸納更多富裕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有利于促進市場秩序健全完善,增強社會經濟發展活力。
3.生態效益。通過項目實施,可有效緩解傳統取暖方式造成環境污染。示范戶可再生清潔能源替代率達到50%,室內空氣PM2.5、PM10濃度平均下降50%,項目村年減排二氧化碳600噸以上,鄉村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優化,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提升,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能源辦成立農村綠色低碳村莊示范項目技術指導小組,統籌項目協調、組織領導工作,并負責做好項目技術指導、宣傳培訓。實施鄉鎮和村兩委全力配合縣能源辦做好具體實施村社、受益農戶落實及其他相關工作,項目鄉鎮選派專人負責落實和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具體問題。
(二)促進項目落實。嚴格按照項目批復內容和實施方案組織實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縣能源辦要與鄉鎮人民政府及時溝通銜接,加強聯合督促檢查,強化考核力度,從示范戶落實、實施質量、項目物資到位情況和宣傳培訓等方面進行嚴格考核,強化項目落實。
(三)嚴格資金使用。按照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做好項目資金管理,嚴格執行財經制度和遵守財經紀律。確定專人做好材料、設備的調供,管好用好物資,確保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充分發揮項目資金效益。
(四)加強監督管理。堅持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材料供應、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跟蹤管理、統一專業技術人員施工、統一檢查驗收,進一步強化項目監管,切實發揮綠色低碳村莊建設成效。
(五)完成績效評價。嚴格按照《甘肅省農村能源綜合建設示范村項目績效評價辦法》進行績效評價和考核。